金湖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一业兴百业,全域旅游这样示范
TUhjnbcbe - 2024/4/5 8:09:00

24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结束公示,金湖县、宜兴市、苏州市吴中区、溧阳市、盐城市大丰区5地榜上有名,我省累计已有8地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居全国第一。全域旅游这一概念已提出4年多,那么,什么样的地方才算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其示范效应是如何体现的?

人有我有做提升,人无我有做示范

全域旅游是把一个区域作为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体验。在省文旅厅三级调研员曹益民看来,那些让旅游走向文旅相融、串景成链、功能完善、产业协调的全域发展地区,无不是做到了“人有我有做提升,人无我有做示范”。

金湖县在年以前没有一个4A级景区。为了让旅游成为产业潜力“变现”的突破口,当地把全域旅游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向“点”要深度,打造爆款;向“线”要长度,串联资源;向“面”要广度,完成集散中心、导览标识等硬件配套……几年间构建起“一心一带一环、四区六镇十村”的全域旅游格局,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幅超20%。

开发较早、文旅资源丰富的苏州市吴中区等地,则瞄准“唯一”“第一”,通过自身转型,打造全域旅游标杆。今年6月,耗时4年多打造的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开放运行,让吴中有了进一步整合文旅资源的最好载体。更让人惊喜的是,在文脉悠久的吴中,“文体旅”产业正深度融合,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如今成为展示长三角区域“体育+文化+旅游+生态”的重要平台,不仅成为“引流入口”,也是江浙两省跨区域合作的典范。

模式新、品质高、业态融,我省除已创成8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外,还认定南京市玄武区等共两批23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呈现出整体推进、量质齐升、各具特色之势。

一业兴百业,提供新“引擎”

“小雪”刚过,驱车行驶在溧阳“1号公路”上,依旧可见沿线层林尽染、移步换景。尽管今年旅游业受疫情冲击严重,但“1号公路”依旧大放异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溧阳市文旅局副局长冷洁感慨说。该市将“1号公路”打造成全域旅游的“主动脉”,这条公里长的公路,联结起全市多个乡村旅游点、62个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把原本分散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景点缀连,造就了庆丰村、礼诗圩村等一个个“网红村”,年综合引流万人次,打通了全域旅游的“神经末梢”。

发展全域旅游,也倒逼出城乡资源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宜兴的紫砂世界闻名,但矿石开采也给当地生态带来了破坏。“炮声隆隆、烟雾蒙蒙、污水汩汩”的建材之乡张渚镇,通过关停矿场,探索在宅基地引资租赁经营,发展民宿经济,从昔日“脏渚”变成今天的“金张渚”。陶、竹、洞、茶……立足富足的文旅资源,宜兴市推动乡村旅游业态错位发展,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全域旅游格局。

宜居宜游,也要宜产宜业。新能源海水淡化等重点企业建成省级工业旅游区,实现产旅互融;光明集团在知青农场建设光明·美好生活馆,展示“飞地”优质产品……“大丰依托花卉产业、海洋经济等,推动多业融合,主动寻求最佳契合点,力促产业升级,推动‘旅游+’向‘+旅游’转变。”盐城市文广旅局局长袁国萍评价说。

“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的综合带动效应。”省文旅厅资源开发处负责人指出,各地的实践证明:发展全域旅游不仅可以更好推动文旅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还能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转换动能、优化升级提供新“引擎”。

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

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部分地区还存在文旅融合不深、旅游带动消费效应不强等现实难题。“示范区创建不是目的,民生、环境、产业的全面提升才是目的。”南京大学教授章锦河指出,各地无论创建模式与路径有多大的不同,无不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主客共享。

去过金湖金中东侧旅游公厕的人,都会为这里的洁净清爽和便利“点赞”。旅游厕所,已经成为金湖一景。当地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累计新、改建19座高颜值城区公厕和73座乡村公厕,并选聘困难群众或下岗职工,开展志愿服务,将旅游厕所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全域旅游搞得好不好,最终还是游客和群众说了算。”金湖县委书记张志勇表示,金湖把本地居民作为全域旅游发展成果的“首席体验师”和“第一代言人”,综合改造城市道路,提升城市夜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景区对本地居民免费开放,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很多地区真正实现了成果共享——吴中备案民宿超家,旅游民宿直接经济产值突破5亿元,精品旅游民宿成为当地撬动创业富民的新支点;大丰引进长三角首个沉浸式演出《只有爱》,让苏北居民也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盛宴”;在溧阳,旅游增加值已占GDP13%,带动大量当地居民创业就业……

“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省文旅厅厅长杨志纯表示,立足新起点,深化全域旅游创建,还需注重理念创新、示范引领、对标提升和制度建设,推动全域旅游创建走向自觉、走在前列、走到实处、走成常态,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水平,助推“十四五”期间“水韵江苏”更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付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业兴百业,全域旅游这样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