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淮安日报
■融媒体记者郭敏杰李蓉通讯员陈中华华文琴马明英
90家企业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的规上企业建有研发机构,规上制造业企业管理软件普及率90%以上,省星级上云企业73家……今年是我市制造业企业实施“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关键一年,金湖县委县政府积极抢抓信息技术发展新机遇,多措并举促进工业企业突破和转型,全面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助推全县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定坐标帮企业搭建创新平台
5月,淮安市企业“智改数转”系列培训暨企业上云和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金湖站)开班授课,金湖县50多家企业管理人员参加。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如何提升?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怎样应用?这些专业问题在培训中都得到了解答,参加培训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金湖县组织专家深入重点企业开展点对点帮办服务,通过深入分析精准匹配企业需求,聚焦智能装备应用、设备互联互通、生产实时调度、智能物流仓储等重点领域,根据高端装备、新材料、大健康等不同产业组织开展差异化诊断。帮助镇(街)和所属规上工业企业了解掌握省、市、县“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配套激励政策,并围绕省星级上云、“两化”融合贯标、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平台)、智能车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DCMM、信息安全、“智改数转”政策知识等,开展多场培训和重点项目申报专题辅导。通过面对面讲解、现场答疑解惑,进一步动员镇(街)和所有规上工业企业全身心投入“智改数转”行动,从专业角度为企业在智能技改和信息化投入等方面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和实施路径。
增活力
让企业奏响发展强音
江苏红光仪表厂有限公司压力变送器车间获批省级智能车间,车间内智能看板上实时滚动显示最新数据,电能耗、温度、湿度、工位状态、质量分析……所有生产数据在系统内都有记录。多种应用形式的智能设备,让车间设备自动化率达84.3%,其中88.3%以上设备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化与自动化改造让企业实现从经验管理向数字化、精益化管理转型,年产值较上年度增加47.2%;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不良品率由改造前的1.2%降至改造后的0.1%;作业人员从16人减少至12人。
“智改数转”从具体到实践,是个“砸钱”的事。金湖县频频出招,不但出台“一揽子”优惠政策、举措,同时精准实施贴息、补助、奖励政策,助力中小企业“智改数转”。为精准引导企业推进“智改数转”,激发企业“智改数转”动力,《金湖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金湖县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相继出台,重点支持智能制造项目,对获批省级智能车间企业每家奖励万元,对在建的智能制造项目在金融方面给予三年免息支持等。目前,全县已有5家企业获批省级智能车间。
聚合力
为企业注入强劲动力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西派集团一直走在前面。从年开始,西派集团开始实施企业整体智能制造转型策略,建设研发中心、质量控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流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今年5月完成智能化改造并投入使用。精加工车间内的法斯顿柔性生产线全长99米,是亚太地区最长的一条柔性生产线,可以实现天24小时不停机,产能较以前提高了3倍。
西派集团不断推动标杆示范典型带动作用,发挥大中型企业“转得早、转得好”的优势,也带动了一批企业主动迈入智能化赛道。
科技创新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命根子”。金湖县积极引导企业迈开“智改数转”步伐,加强在智能工厂(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应用、标识解析、星级上云、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造。目前,全县有61家企业建有省级以上“两站三中心”研发平台,获批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零部件11个,入选省级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目录47个,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13家、71家,全市领先。全县使用工业机器人企业8家,拥有工业机器人48台(套)以上;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企业15家,自动化流水线47条。全县获批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认定企业5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53家,省工业互联网或“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4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