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的‘小院板凳会’帮我们办了不少实事啊!”这是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诸多村民的切身体会。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金湖县人大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依托全县个网格设立“小院板凳会”,每个小院辐射6到8户农户,承担网格单元内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等职能,让选民搭上了“民情直通车”,把履职触角延伸到“最小单元”,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
板凳一放畅所欲言
没有会议室、没有主席台,大家拿着板凳坐在院子里,大事小事一起议。如今,形式简单却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板凳会”,正逐渐“走”进金湖县各村和社区。人大代表和群众围坐在一起,像拉家常一样,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彼此的真心话,谈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全县共有名各级人大代表走入寻常百姓家,形成10个中心网格—个单元网格—名人大代表的阶梯式、全覆盖模式。中心网格成员由镇街人大工作同志组成,名代表都下沉到“小院”,并且以代表骨干为“院长”,形成“网格长—网格员—小院院长—人大代表—农户”的基层组织联系服务架构,在实现农户联系全覆盖的基础上,打造“说问题、诉烦恼、表诉求、提建议”的平台,开启了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的新格局。人大代表进农家小院除了对工作制度、年度计划、代表信息等进行公开以外,每位代表都有专属履职档案,他们半月至少进小院活动1次,接待5名以上选民。
会议内容灵活多样
“小院板凳会”每次根据矛盾纠纷情况来确定会议时间和主题,围绕主要议题确定相应的召开地点,并提前向村民发布,便于村民知晓。无论大小矛盾,都能上“板凳会”议一议。“板凳会”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人大代表。镇村干部、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等肩并肩坐在板凳上,你一言我一语,拉家常、话发展,氛围和谐而热烈,拉近了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距离。
近日,在黎城街道任庄村老支书张文干的院子里,一场共话乡村振兴的“板凳会”正在进行,二十多位党员群众围坐在金湖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佩坤身边,聊天话家常,聆听党史小故事,细说党的好政策,农家小院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通过组织人大代表、村民代表、村干部等参加不受时间、地点、形式限制的“板凳会”,在唠家常的轻松氛围中宣传党的政策、传播文明新风、征求群众意见,零距离感受群众心声,解决村民烦心事,打通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一件件“挠头事”变成“暖心事”,畅通了社情民意。目前,金湖县人大“小院板凳会”正如火如荼推进中,平实接地气、灵活又方便的“小院板凳会”已成为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关系的“敲门砖”,构筑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重心下移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遍布街道所有村(社区)。
难点堵点均有答复
人大代表干的,就是群众盼的。近日,金北街道金港花苑原本方便群众的“共享菜园”却成了金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冀益湘的烦心事。在和群众的“拉呱”中他了解到,原本规划的自来水浇灌方式让很多居民望而却步——水表安装及日常的水费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不能把好事给做‘黄’呀!”带着这样的想法,冀益湘领着村两委同志,来到小院“板凳会”集思广益,最终决定从北侧的庄台渠引水到菜园。小小的沟渠引来了活水,不仅浇灌了群众的菜园,更滋润了群众的心田。
金湖县人大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小院“板凳会”的唯一标准。代表们定时进村入户,通过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人大代表们搜集到的民情民意始终保持“新鲜”与“温度”。人大代表在接待走访中收集整理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