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很快,一年很快,一生也不过白马过隙。不管你想不想,不管你愿不愿意,离农历新年只剩两个月了。小时候盼过年,长大后怕过年。“过年”这个词,从小到大,从盼到怕,由爱生惧。看了看银行卡的余额,给父母的过节钱够吗?给长辈的红包够吗?给晚辈买的礼物够吗?我发现最近几年,我们越来越怕过年。尤其是我们这种在不知所措的年纪,一切都不尽人意的人......我们为什么怕过年,无非就是:从前,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拿高分,特听话、才艺多,对比你我,平平无奇。如今,“别人家的孩子”,工作好、收入高、有房车、有对象有娃......总之,一切看得见的外在条件都是衡量我们是否成功的硬性标准。很多时候的不快乐,是因为我们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眼见。格非在《望春风》里说,“做人不必穿金戴银,凡事要能触景生情”。在兰溪,有这样一种食点,无论我们境遇如何,只要一看见,就会直击内心深处的柔弱。△四时皆宜的传统糕点物质匮乏年代,经济条件有限,零食也少。尤其在“喜甜”的年纪,孩子们往往漫山遍野地跑着找“甜”。春季,放学回家一路采“麦苗”,回家晚了,少不得挨一顿胖揍;夏季傍晚,偷摘一个西瓜抱着跳进池塘,水玩够了,暴晒一日的西瓜也透凉了,徒手敲碎分食;秋季,则是考验眼力的时候,“柿子”如灯笼高高挂起,熟透的那一个不知能进谁的腹中......△野草莓,兰溪人口中的“麦苗”一到冬季,就掰着手指头等着过年了。年一来,各式各样的糕饼也就来了。连环糕、麻酥糖、红双喜、芙蓉糕......用浅盆一盆盆高高叠起,放在八仙桌上,蔚为壮观。这可是孩子们盼了一年的美味,难免会贪吃。不过,这也是有限度的,绝不能敞开吃。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间要走动拜年,忙碌了一整年的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就着糕饼过着茶,畅聊家常。如果你经常伸手,父母准会骂过来:“不懂事,客人还没吃呢。”年在这意犹未尽间,就悄然逝去了,再等下一个年。还有,在农村,留守儿童居多。他们等糕饼,其实也是在等家人。无论多忙,打工的大人们从天南地北赶回老家过年,难得团聚。“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鸡子糕。”跟着父母一起置办年货,就像要把往日的憋屈统统释放出来似得,说话也底气十足。对这些孩子们来说,糕饼带给他们美味之余,又多了份团圆的味道。城里亦然。据《兰溪市志》记载,早年间,城区茶食南货店有四福茂、罗德泰、查德茂、天泰等19家糕饼店,均有加工厂和制作坊。《兰溪商业志》也说,当年兰溪糕饼厂的产品表中,所生产的品种多达90种。△旧时兰溪尽管条件相对宽裕,在某种意义上说,带点神秘色彩的糕饼也不是家中的常备饮食。平时不太会吃,只有用到的时候才会买。比如说,结婚、订婚,红回回、双喜糕、连环糕是必备的,都利事的。这些糕饼都要用红纸、粗纸包起来,里面用纸纱,外面用红纸,包起来四个角,很别致;再比如,过年了,百子糕是外婆给外孙外孙女送时节的;家里有老人的,鸡子糕、麻酥糖都是讨彩的,必需的......所以,春节去外婆家拜年,厨房里的某个不显眼的柜子,永远是我们找吃的的第一选择。还有那种很高很大的米柜,深不见底,先用凳子踩上去,再弯腰去勾吃的。万一不小心掉进去,就很难再爬出来了。美食与风险并存。只要你去问,在兰溪,几乎每一样糕饼都能说出一个道道来。人们把对一年的期望和一生的祝福,都投射在这小小糕饼上,也实在有趣。如今,孩子们成了大人,大人们成了老人,我们各自都有了更深刻的感情变化,也各自有了不尽相同的人生阅历。五花八门的美味层出不穷,传统糕饼的魅力也渐渐黯然失色,对这种期盼的传承也有些断代了。年味越来越淡了,或许这也是解释之一。而长大后我们为什么会越来越怕过年,或许也因为在日常奔波中慢慢丢失了本真,慢慢忽略了亲情。如何让“年”拥有他该有的仪式感?或许就差一盒糕饼。
点击下方图片购买
△兰溪传统糕饼茶集锦诚邀18岁入行,40多年坚守堪称兰溪最懂糕饼的人范子明师傅为你精心打制这份春节佳品洋茅酥芙蓉糕麻酥糖红回回、双喜糕、连环糕、擦酥严遵传统古法,口感一如既往减糖去腻,健康养生每一样都是你儿时外婆糕饼盒里的味道点击下方图片购买兰溪的知道分子这里有一帮好佬为你专找好货兰溪知道版权所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