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这些地方名不虚传
TUhjnbcbe - 2021/2/6 4:22:00
郑华国         http://www.ykhongye.com/

扁担村

一头挑起绿水青山

一头挑起金山银山


  扁担村位于涟水县高沟镇西南,因穿越村庄的河流像扁担一样挑起两头的村庄而得名。


  走进扁担村,干净平整的乡村公路在脚下延伸,农家小楼整齐排列,小桥流水,绿树繁花……美丽村庄不仅让人赏心悦目,也为当地生态旅游打下了良好基础。


  “充分挖掘自身生态优势,在多元化经营农业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美丽乡村旅游项目。”村*总支书记范从伟介绍,近年来,扁担村围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今世缘4A级景区为依托,充分挖掘美丽乡村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垂钓、购物娱乐、游玩养心等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年初,扁担村被列为涟水县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年12月,扁担村顺利通过评审,纳入江苏省第三批建设试点村。


  水,是扁担村最灵动的生态元素。村头的河水潺潺、清澈见底。河床里,碧绿的水草清晰可见,间或有小鱼穿过嬉戏。沿着河道,仿古设计的亭台廊道、休闲步道,平添了几分古色古香的韵味。


  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土特产超市、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已投入使用。常年接待垂钓、休闲观光游客两三万人,带动村里农家乐、土特产销售等服务业发展,既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又增加了村民收入。据介绍,今年村里计划整合省市县村各级资金万元,建立科普休闲农趣园,让游客来了更加流连忘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变美了,扁担村围绕产业、生态、特色做文章。通过土地流转,先后建成亩瓜蒌种植、亩蚕桑种植和亩稻虾共生等高效农业项目,注册生产“扁担村”“扁担河”“扁担印象”“扁担姑娘”等系列商标产品50多个,有效带动周边困难群众就业致富奔小康。


  扁担村的经济一年比一年强,年,甩掉了省定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1万元。收入增加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村史馆、文化广场、老年活动室、妇儿活动中心一应俱全,还组建了“夕阳红”演出队,编写的村歌唱出了村民的心声:拔掉穷白根,栽上富贵苗,工农商副齐发展,生态创建树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小康大目标……

花园村

土地流转促发展

“虾藕共生”创新路


  盱眙县花园村,户籍人口多,基本农田接近1万亩,年,被列为省定经济薄弱村。近几年,该村不但实现了脱贫出列,每年还有30万元的租金收益,巨大的改变,得益于发展混种、套种、“虾藕共生”等特色高效农业。


  为了解决土地流转困难这个症结,近两年,村两委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吸引承租大户进驻,规模起来了,利润也就产生了。据当地一位种植大户介绍,套种碧根果、高粱、瓜蒌、中药材可以产生不菲的收益,不少村民也因此赚了不少钱。


  除了混种、套种,“虾藕共生”也是花园村的一大特色。盱眙县是小龙虾生产大县,养殖上一直以“虾稻共生”为主,该村*委书记王克金发现,如果改稻为藕,同一片农田收益可以翻番。


  今年3月,有几位种植大户来村里考察,希望半个月内拿到上百亩土地的使用权,尽快开始“虾藕共生”种植养殖。王克金立刻与村民沟通,给他们算经济账——将土地租出去,不但可以立刻拿一笔收入,还能解放人力、进城务工,这样一年收入可以翻几倍。仅仅2天,王克金就劝动了村民,抢在其他村之前留住了老板。先让老板赚到钱,再让他们给村民创造就业、传授技术,这是王克金的农业脱贫思路。

大福村

“三点合一”建设

百姓福气多多


  从年起,淮阴区大福村紧抓发展机遇,积极实施村级创业点、农民集中居住样板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点“三点合一”建设,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大步前行。年,大福村集体收入万元,是十年前的10倍;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元,比十年前翻了一番。该村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连续8年被淮阴区委区*府评为“五星”村。


  干净整洁的道路、阔气漂亮的居民楼、宽敞舒适的文化休闲广场……如今,大福村的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满满。“过去,我们村居住分散,就是想改善村居环境也十分困难。”该村*总支书记胡海荣说,只有搞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才能打破村居环境差、农民收入低的僵局。该村逐步将辖区内一些废沟废河填平夯实,在上面建起民房和厂房,并开始了村民搬迁工作。胡海荣说,目前该村三分之一的村民已搬迁到集中居住点。


  建设集中居住点需要大量资金,村级创业点的建设破解了这个难题。该村通过各种渠道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村级工业经济,先后引进多乐热能、恒洁丝厂等十几家企业落户,项目涉及纸箱加工、牙具制造、车辆维修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规模超过3亿元。此举不但解决了改善村居环境的资金问题,而且为村民提供近百个工作岗位,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村民集中居住,使得原来零散的土地连成片。村里流转土地近亩,引进种植大户,发展以葡萄、水蜜桃、草莓种植等为主的现代高效农业模式,实现亩产效益最大化。村民们一方面享受着土地租金收入,另一方面为种植大户打工,拿起双份钱。胡海荣说,该村将由“一村一品”向“一村多品”方向转变,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甘露村

让“甘露”滋养每一位村民


  清江浦区*码镇甘露村,这个离市区十几公里的村落,年被清江浦区列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先行村,区*府投入万元打造休闲田园村庄,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在甘露村徐徐展开。


  “别小看我这个无人机,它一天可以喷洒农药亩。手机操控,无需再背着药箱在田野里风吹日晒。”甘露村种粮大户李向忠介绍,在他的家庭农场,这台无人机只是众多现代化农机之一,铲车、收割机、旋耕机、拖拉机、施肥机、粮食烘干机,播种、施肥、收割、加工各个环节的,一应俱全。年,李向忠承包土地余亩,成立家庭农场。


  甘露村有亩耕地,土地资源十分丰富。近年,半数村民将土地流转出去,而村里像李向忠这样的种粮大户有十多个。除了种植水稻、小麦,甘露村还有特色红椒产业、龙虾养殖业以及一个针织品加工厂。外出务工、土地流转、农业种植、就近就业是村民几大收入来源,年甘露村人均收入2.3万元。

效果图


  在甘露村村中心的一片空地上,最近搭建起一个工程项目部的板房,板房前摆放着十多块展板,上面展示着甘露村未来的样子。甘露村村委会副主任陈华梅介绍,年,区*府将甘露村列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先行村,并投入万元,结合甘露村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历史文化传统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改造村落,将甘露村打造成休闲田园村庄。

效果图


  改造现有民居,灰色的墙基、白色的墙体、红色的坡顶,三段式布局……在甘露村改造项目计划书上,除了住宅改造外,还有沿街改造、道路改造、沿河改造、村口改造、休闲广场改造等。成为具有苏北乡土特色的新型农村,再加上厚重的民俗文化,甘露村将借势发展旅游产业。

效果图


  “明年这个时候,你再来我们村,肯定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陈华梅说,项目的建设只是一个起点,发展旅游业,任重而道远,甘露村将努力开好局,打好手中的农业牌、旅游牌,让“甘露”滋养每一位村民。

长寿岛

“长寿诀”在于“三个好”


  “百岁老人不言寿,做寿只做九十九。”在金湖县白马湖村的长寿岛,这是一条被村民们世代口口相传的习俗。每当有哪户人家的老人年近百岁,村里的人都会在此之前为其举办一场热热闹闹的长寿宴,席间只言99岁,是取自“九十九,活不够”之意。对于白马湖村的村民们来说,“长命百岁”向来不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在这块近水亲水的土地上就曾有过12位年过百岁的老人,其中最年长者岁,村中人的平均寿命不曾低于过85岁,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每提及长寿岛的“长寿”秘诀,已经做了19年白马湖村*总支书记的蒋贵清都会将其归功于家乡的“三个好”。


  “退养还湖”为村民带来宜居好环境。白马湖村拥有3万多亩白马湖水面,天然水域辽阔,湖水清澈透明,成片的荷花漂浮在倒映着蓝天的碧水之上,用这里村民们的话来说就是:“春天,举目望莺歌燕舞,附耳听蛙声一片;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菱角元宝满湖醉,芡实珍珠撒满湖;冬天,白鸟回巢筑新家,大雁天鹅满天飞。”俗话说好山好水最养人,白马湖村的许多村民都认为这里的“长寿”秘诀,与周围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好环境的形成又要归功于自5年起村子里就着手施行的“退养还湖”计划。


  改吃“旅游饭”为村民带来致富好途径。渔民上了岸,从此不再“靠水吃水”,接下来“吃什么?”就成为了白马湖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自从有了年第一间“农家乐”小屋的成功榜样后,白马湖村越来越多的“老渔民”开始改吃起了“旅游饭”,如今村里共有能在水面上接待游客食宿的“水上漂”游船10条,渔家乐12家,农家乐4家,每家的一年所得都在20—50万元间不等,“挣得不比从前起早贪黑的打鱼少,收益也相对更加稳定,许多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得到了很大提升。”说起渔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蒋贵清的脸上也乐开了花。除了把外面的游客“引进来”,该村还致力于将小龙虾、鸭蛋、荷叶茶等特色产品通过电商途径“带出去”,全村家电商、17家合作社,去年销售额共计1.2亿元。年的村的集体经济达到了万元,同时实现了全村户、人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


  “乡村舞台”为村民带来健康好生活。村子富了,村民们也都有了各自的生活保障,在放下过去“靠天吃饭”的不安感后,开展丰富多样的业余文化活动就成为了群众生活上的刚需。于是水上运动会、游泳比赛、划船比赛、水上篮球赛、水上拔河赛、广场舞大赛等项目应运而生。乡村之美,美在人文,而白马湖村“长寿”秘诀的另一点也在于每一个村民能够始终生活在一个友善、和谐的人文环境中。通过不间断地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在精神层面上把村民凝聚在一起,从而提高每个人的幸福指数。


  如今的白马湖村,集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农业种植、电子商务及新农村建设于一体,正在全力打造成为具有“白马湖”品牌效应的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旅游基地。而这一系列的改变措施,也无疑是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喂下了一颗持续向好的“长寿药”。

来源:淮安发布声明:凡《淮安宣传在线》原创稿件,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部分稿件、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及时审核处理。

投稿-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些地方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