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2
关键词:#生态宜居#
深秋时节,金湖县塔集镇横桥村的成片藕塘中,采藕工人将新鲜采挖的雪白莲藕堆叠在塘口,准备清洗、整理、过秤。前来收购的客户正在一旁等待鲜藕装车,而更多鲜藕将被销往全国各地。
十年前,横桥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元,村集体还背着近20万元债务,是个不折不扣的“穷村”。近年来,该村利用湖荡湿地多的生态优势,将莲藕种植面积从数百亩扩大到多亩,并发展旅游产业,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该村也先后获评“江苏省休闲农业精品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新农人”:
在家乡土地上“掘金挖银”
眼下,横桥村种植的鲜藕正值上市旺季。玉林家庭农场农场主王玉林忙着联络客户上门取货。他是退伍*人,曾在南京工作,如今在横桥村承包70亩地,种植莲藕套养龙虾,是村里小有名气的创业者。
尽管在农村长大,王玉林却从未接触过荷藕种植,年回村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荷藕种植与龙虾养殖技术。“刚开始试养时没达到行业的平均成活率,当时有点沮丧。理论再多,缺乏实践也不行。套养既不能影响荷藕长势,也不能错过龙虾最佳生长期,要同时摸准两者的共生习性。”
年轻肯干的王玉林不断向村里的能人请教,参与培训学习,渐渐摸准套养的诀窍。如今,他探索出一套养虾种藕流程——“开春龙虾出洞甩籽,我们在少量投喂后开始捞苗,过一个半月左右开始捕捞,一直到八九月份。藕在中秋节后开采,可以一直采到过年”。
除了用心养殖,王玉林还四处奔走,联络金湖等地的餐饮企业直接上门收购。他算了笔账,一亩地种植荷藕套养龙虾,菜藕亩产在—斤,价格约1元/斤,亩产的龙虾还能卖—元,“如果行情好,一亩地的年产值接近万元。”
王玉林承包的藕塘今年底将全部到期,村里会重新整合塘口发包。他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打出自己的莲藕品牌。“现在遇到的唯一困难,就是受疫情影响,餐饮业经营不稳定,龙虾销售也受限。希望能够早日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经营。”王玉林说。
村干部:
秀丽风光也是美丽经济
横桥村地处金湖县东南边缘,东、南、西三面濒临高邮湖,紧邻国家4A级旅游景区荷花荡,湿地资源丰富,湖光水色秀美。
“十来年前,这里的村民以传统稻麦种植为生。由于村庄偏僻,村里也没有像样的厂,外出务工的人也很少。”横桥村*总支书记丁文清说,村子的产业发展起源于荷藕套养龙虾,以前种藕,亩产值和稻麦差不多,后来村民发现藕塘里有小龙虾生活,有人把虾捞出来卖了1万多元,村干部便带头开始成规模地养殖、有计划地投苗,相比单一种植莲藕,一亩地每年能净增元收入。目前,全村食用莲藕种植面积多公顷,菜藕年产量约万斤,龙虾年产量约98万斤。
套养模式提升了村民经济收益,而成片荷花景观则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由于紧邻荷花荡景区,村民自发将菱角等农产品运到景区附近售卖,还有人办起农家乐和民宿。如今,横桥村景区从业村民共人,农家乐等经营商户有20余家,村里还打造全国首家汇聚世界先进水技术和农业科技的水主题都市农业综合体——“水漾年华”项目。
不靠工业,依托万亩水面,横桥村还将思路拓展到鱼、虾、蟹等水产品养殖上。村里20多个水产经纪人成立“金湖县荷藕龙虾专业合作社”;千顷滩涂成为放养“三禽”的天然牧场,年放养鸡、鹅、鸭近12万只,成为农民致富的特色产业。年,横桥村集体经济收入97.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95万元。
循着生态兴村的路子,横桥村未来将围绕荷花和莲藕丰富产业形态。“游客对旅游产品的提升仍有需求,但靠村里现有的人才还没法做长远发展规划,我们会进一步研究提档升级方向,拓展思路,引进相关人才。”丁文清说。
“原住民”:
住在村里很踏实
晨起沿着荷花大道走上半小时,下午打理菜园,学生假期到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帮忙……横桥村村民周登华的退休生活闲适安然。
66岁的周登华一直住在横桥村,村子的发展变化他看在眼里,“横桥村近5年发展变化可大了,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农房改善。以前住的是上世纪80年代自己盖的红顶瓦房,门口是土路,到村部和卫生所都不方便。前几年,我们只花了4万元就住进新房。”
周登华的小院子坐落在“荷韵小镇”,是通体米色的两层小楼,门口是平坦的柏油路。“村里考虑得很周到,给每家每户都留了一小块菜地,还规划停车位,逢年过节女儿女婿回来停车也方便。”他说。
“以前荷花好看,但年轻人都往外面跑。这几年村里搞套养搞观光,荷花铺出村民挣钱的路子,现在是外地人往村里跑了。”周登华说,“说实话,我们进城不太习惯,住在乡下更自在。村里环境好,空气也好。最重要的是,村里都是老熟人,住着很踏实。”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副研究员赵锦春:
生态宜居建设是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抓手,更是改善村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态福祉的关键。横桥村的经验启示我们,应结合村庄生态资源、优先发展现代循环农业,推进“生态文化+农旅休闲”多业态融合、夯实持续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乡村生态宜居的核心在于探索构建“生态”“产业”耦合、互促、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只有激活乡村生态资源优势,促进乡村绿色生态产业振兴,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潜力转化,才能将生态宜居贯穿于乡村建设全程、融合于产业兴旺过程、内嵌于绿色发展进程。
江苏百村联合调研组(调研组成员包括新华日报社记者顾雷鸣杭春燕吴琼王梦然王建朋颜颖,省委研究室叶绍芳储胜金,省农业农村厅李明朱斌)
视频团队:交汇点新闻(周天琦余勤雍王子杰王悦谋赵宇高鑫王昊晨唐澄)